TG Telegram Group Link
Channel: 音乐小本本
Back to Bottom
布鲁克纳 - Locus Iste

布鲁克纳(1824-1896)奥地利作曲家、管风琴家。写作风格以宏大著称,将德奥的浪漫主义风格发挥到极致。受到瓦格纳的影响,布鲁克纳开始写作交响乐并吸收瓦格纳的写作技法。

Locus iste,作品号WAB 23, 是布鲁克纳为他当时所任职教堂林茨New Cathedral作的宗教作品。

Locus iste为升阶曲,一种在弥撒中常用的写作手法。拉丁原文基于圣经故事“雅各的天梯”。翻译为:


此屋为上帝所筑,
无价圣礼,
它神圣无暇。




该作品作于1869年。

#Bruckner
#Romantic
#Musicology
#MusicWeek
Vol.4 德奥古典乐派 Day 6



https://youtu.be/udZCjXbwkzk?si=m-bBqmUwvBH7Pjpt
音乐小本本
勋伯格 - 升华之夜 #Schoenberg #Romantic #contemporary https://youtu.be/vqODySSxYpc
勋伯格 - 乐队变奏曲

勋伯格(1874-1951),奥地利-美国作曲家。因其犹太人背景,在二战时期逃离纳粹德国。

用现代作品结束这一期音乐周吧!第二维也纳乐派,为了以第一维也纳乐派做划分。后者在前面几期介绍过。

第二维也纳乐派(Second Viennese School)是勋伯格及其学生为主的当代乐派,有名的作曲家包括韦伯恩和伯格。“十二律”和“无调性”的概念由此开始发展,影响了包括巴托克、普朗克、斯特拉文斯基在内的当代派作曲家。

乐队变奏曲, Op.31 是勋伯格为大编制乐团谱写的十二律作品。勋伯格称其小众审美是在对“多数人暴政”进行反抗。这部作品用到了古典时期的变奏技法:逆行(R)、反行(I)、反行逆行(IR)。勋伯格还在曲中加入了BACH动机,意在致敬古典同时打破常规。


该作品作于1826-28年间。

#Schoenberg
#Contemporary
#Musicology
#MusicWeek
Vol.4 德奥古典乐派 Day 7



https://youtu.be/iL1XzH6gpAY?si=CZZcARxbjt5BGCEM
总结一下这期音乐周。这一期比较走心,每一篇介绍我都用了很长时间来阅读材料来写稿子,有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。


“德奥古典“是一个很笼统模糊的概念,几乎是中文语境特有。英语、德语、法语的相关文献近乎不存在。 甚至在中文音乐期刊中,都很少定义。“德奥派”概念似乎是民间通过同时期的绘画、诗歌、文学作品而总结来的。

音乐学文献中,“德奥”相关的概念有“第一维也纳学派”、“第二维也纳学派”和“ The 3 Bs”(巴赫、贝多芬、勃拉姆斯)。 音乐形态上,做了“标题音乐”(program music)和“绝对音乐”(absolute music)的划分。

这种概念在一战前已经诞生,贯彻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。一战后,随民粹和法西斯主义所带来的“德意志民族骄傲”兴起,树立了“正统音乐”的民族认同感。

特别要提的是勋伯格在其的作用。勋伯格经常发表诸如“让你们在正统德意志音乐下颤抖”的言论,但依旧深受对“犹太音乐”的讨伐迫害,不得已逃到美国。

在提到“纯粹音乐”,“正统音乐”,“正统德奥主义”等概念时,我们应警醒民族主义/纳粹主义在其中的作用。


#Musicology
#MusicWeek

Vol.4 德奥古典乐派 Conclusion.
一个微分音的爵士

微分键琴是在键琴基础上,增加额外的微分音来达到“纯律”的效果。
相对于“12平均律”,及在8度音的振动频率为1:2关系上等分12份,纯律在音程关系上遵循一定比值。听感上,纯律下的和弦更加和谐。

edit: 在Spotify上听了Georg Vogel的专辑。progressive jazz/funk的味道很对胃口。 听的人不多,月活只有25人。可以去关注下。


#Random #Jazz

https://youtu.be/wZ7rMsE1ia8
HTML Embed Code:
2024/06/11 20:09:09
Back to Top